6月23日,在第27個全國土地日到來之際,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舉行《土地整治藍皮書:中國土地整治發展研究報告No.4》媒體座談會。藍皮書包括兩部分內容,分別對2016年中國土地整治發展實踐進行了總結評述,以及對當前土地整治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進行了分析研判,對2017年及今后一個時期土地整治目標任務和戰略布局進行了預測展望。
現行土地整治涉及農用地、未利用地和建設用地類型,主要集中于耕地、工礦用地、荒草地等類型。2016年,土地整治領域國際合作交流堅持需求導向、合作共贏、謀劃長遠、統籌布局的原則,在土地整治法治建設、土地整治與資源可持續利用、土地整治與農村發展、土地整治與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同時積極探索創新國際合作機制,引進和傳播海外土地整治先進理念與技術方法,對推進我國土地整治提檔升級發揮了借鑒和引導作用。
藍皮書指出,為配合國家層面土地整治專項法規制度建設工作,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與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中德土地整治法治建設交流研討會于2016年4月在北京召開。德國上弗蘭肯農村發展局專家及安徽、河南等10個省份的土地整治機構代表參加了會議。會上,德方專家和湖北省、云南省代表分別介紹了中德土地整治典型案例,中德專家圍繞土地整治法治建設中的具體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此次會議取得的成果,為我國在《土地整治條例》的研究起草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地吸收借鑒德國土地整理法的相關內容提供了重要參考。
由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組織實施的亞洲開發銀行“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模式研究”項目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該項目選取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廣州市花都區和云南省昆明市尋甸縣分別作為沿海發達地區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案例進行研究,歸納不同類型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歷史背景、經驗教訓,以及可借鑒的用地模式和制度安排;并結合日本橫濱市和富山市、德國法蘭克福市、美國羅德島普羅維登斯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成功模式,提出了適合我國新型城鎮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的政策建議。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執行的由國家外國專家局資助的“低碳生態型土地整治技術研究”項目,邀請德國、芬蘭專家于2016年8月赴內蒙古自治區開展調研。項目組訪問了華能伊敏煤電有限責任公司露天礦、中國黃金集團烏山銅鉬礦,實地考察了海拉爾市新巴爾虎左旗草原整治示范項目區、呼倫貝爾市根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等。外方專家圍繞生產技術創新、生產廢料循環利用、排土場復墾及綠化措施、植物修復技術、水保工程措施、土壤改良技術、生態建設理念等內容提出了具體建議。該項目在借鑒國外低碳生態型土地整治的相關技術和經驗,特別是在項目規劃、環境影響評估、工程技術措施、效益評價體系等方面的具體技術與措施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當前土地整治的實際情況,為我國實施生態化土地整治提供了有益的啟示。